嘉 琳 的分享

2011年分享

2008年分享

1992年使徒分享二

1992年使徒分享一  

嘉琳的Facebook

           回 使徒英雄榜 

首頁

關於我們

支持我們

使徒Blog

校園天使

青聯培育&聖經營

近期青年活動

相關網站


嘉琳的反省

□同學會團體的方向:
  只注重共融與分享
  為什麼不吸引人?是不是我們沒把最吸引人的耶穌基督彰顯出或我們的方法不對?

 □希望同學會是個活潑追求信仰、"動"的團體
  目前的聚會較沒計劃,同學對自己在信仰上(或分會中)的需求不清楚,
   聚會內容也可依分會的特質而有不同,它可以有:
  1.讀經分享、討論      5.祈禱會
  2.信仰分享、討論      6.關懷社會、環境的意識
  3.道理知識
  4.小團體的共融彌撒
   
以輕鬆的方式討論問題,聚會(或一學期)結束時,給回饋及檢討反省。
   - 你得到的與原來的期望有否差距?
   - 聽到哪句話或分享令你印象深刻的話。
   - 切勿變成"來",沒有目的的聊天,如此人失散的很快。
   - 當人數多時-各種不同小團體的建立

□一個分會要做的:
   1.我願意來的人e邀請(不管意願大小)
   2.彼此感情的維繫,相互的關心、關懷
   3.充實聚會內容
   一個人會留在分會的原因:
     (1)穩定性高的人(但若久,沒收獲,仍是會走)
     (2)為聚會內容吸引(內容的因素)
     (3)尋找友誼(感情因素)
     我們希望(2)(3)並重,但目前偏(3)的人較多,
   故聚會到某一程度或時間較不充裕時,人員就易流失。

□使徒培訓方面,目前的幾份報告都很完備,我不知還可再加什麼,
只是深覺了解現今大學生的脈動、他們的需求、渴望是重要的。
使徒在平時除要上的課及複習外,應多閱讀報章雜雜誌(例如張老師月刊、 輔導月刊..等)
及教會刊物(如見證、神論、教友生活週刊...)。

培訓過程中有些可以讀書會的方式或個案討論或一月一本書作心得報告。

退省方面在下學期可二次,一次為春假期間(反省工作及未來走向),
一次為使徒的一段落(如:暑假期間)

工作上:在使徒開始上任前半學期須定一些有形的工作項目,
且有人做驗收 "成果"的工作(如:使徒團的電腦檔、資料處理、贊助人整理)

工作技巧:
未完全打入學生團體前可常參與學生活動或以電話、寫信、做小卡 片..
增加彼此的感情與了解,建立基本的信任後,學生的問題才易被了解。

宿舍拜訪:
  (1)準備小卡片或小禮物,可先與被拜訪人聯絡拜訪時間,
     若未定時間的拜訪請注意他(她)是否還有其他事。
  (2)被拜訪人若不在請留下紙條,告訴他(她),你來過了。
  (3)與被拜訪人的室友或朋友建立好關係,並於離開後記下名字。
  (4)拜訪後,對其人的了解與感覺請記錄。
  
電話拜訪:準備小冊子
(因為學生很多,打過的要記錄,以便了解哪 個人發生哪件事)

回到最上


 

黃嘉琳對使徒團體的省思


  校園使徒的第三年,這個團體已漸漸展現了自己的發展方向,最明顯莫過於發現:天主對每個人的召叫都不一樣。我無法說具備什麼條件,經歷的人才適合當使徒(這恐怕是個奧秘),更不容易在每個人初入團體時,便協助她/他規劃出未來一、二年的工作方向。不過,以下重點,我想是在培育一個使徒時必須注意的:

(一)成為一個"自覺"的工作者
   對年輕的使徒而言,答覆這份召叫,本身就是帶點冒險精神的試驗,也許她/他還不清楚自己日後要怎麼去工作。事實上,面學生和快速變遷環境,使徒成熟的自覺能力相當重,必須時時意識自己"到底在做什麼?""為什麼這麼做?"
  &基本倫理神學
   培養人倫理思考和行動的能力,提供理基礎及抉擇、判斷的依據。
   (配合第四點搭配進行,除理論上的了解外,case study尤其重要)
  &牧靈心理學
   輔大神學院sr.蔣範華所開的課程,她以基督徒的人學為出發點,深入牧靈工作者的心理,先探索"了解自己""體會天主對我的計劃及我之回應"的蹊徑,包括:個人動機、人格特質、發展歷程...,才能更負責、更自我意識地有效傳播福音價值。
  &身體與潛能探索
   開拓自我更多的可能性,也包括身體的發現和體驗。這在以往同學會或使徒陶成中少見。建議相師資為:李宗芹(輔大應心講師)、蕭瑄華、蕭幸倫

(二)成為一個具有生產力的工作團體
   使徒團是一個"團體",並以工作為目的,絕對為一個重視福傳工作效果,具生產力的team,有些"基本 "對使徒而言是必須的,如策劃,執行和評估檢討的能力,在建設方面專精於此的老師傳授;更重要的是在訓練中有實踐的機會,如:結合同學會現有的幹研營、陶成營的服務工作,或其它在適當期間內于組織帶領的小團體或活動。一方面發展使徒們共同的工作經驗;一方學會自我檢視及在團體內真誠、有效的檢討。至少要學會
  (1)寫工作日誌的方法與習慣
  (2)寫團體歷程記錄與個人反省


(三)具有專業精神和能力
   所謂的"專業",當然需視工作內容而定,以這三年的工作情況看來,
使徒們大部分的工作會是
  (1)和同學會建立良好關係
  (2)協助他們發展或建立小型信仰團體
  (3)並積極向校園內傳播福音訊息
  根據以上三點,使徒們應具備的能力包括:
  - 對福音訊息正確而基本(至少)的了解
      基督徒的信仰形諸於文是聖經,發乎行動則為聖事和禮儀行動
    ,也是在任何個人,團體以福音精神中心的來往中,一定要深入的主 
    題。在聖經方面,新約的了解其迫切性與"實用性"可能大於舊約相  
    閞師資為:趙儀文神父(福音生活營)、黃懷秋老師、穆宏志神父、
    傅和德神父(舊約)。聖事及禮儀行動方面:胡國禎神父與吳興豪神   
    父是可以求救的對象。
  - 個人、小團體和大團體中的溝通、反省、行動與檢討能力
      卡內基訓練-建議使徒分別參加,但必須在課程之後有更深入討
      論的機會。
      尋找贊助人的能力訓練:配合二點的小團體及個別談話動經驗,
      由輔導或督導進行使徒團及使個人的行動探究。
  - 運用各種媒體和資源,達到有效傳播的目的
      可與光啟社、身心靈工作站合作

(四)在校園和社會中成為耶穌基督救贖福音的見證
   了解同學會、大專校園和社會的現況、意識到他人的需要,並問自己可以做什麼,然後投身、實行。期許自己能用更深、更適、更廣的先知性眼光來了解且行動。
  - 了解同學會:包括精神、組織(從IMCS,ASIA Team到分
    會....)、輔導,等各種宏觀或微觀的角度。儘量有全面而整體的
    視野。可藉著營隊活動、區/分會探訪、輔導/幹部會議....
    等加以了解。
  - 了解大專校園:認識現在的大專學生想什麼,最好的方法就是和他們來
    往,如拜訪社團、打工場所、讀書會...等,也可以透過分析媒體達 
    此目的。
  - 了解社會:參加生活體驗,並多方接觸各種社會關懷組織,如:勞工
    、教育、環境、女性、社發委員會...等,也應該加強"宗教交談的 
    層面"。
    資源:Fr.谷寒松、Fr.古尚潔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