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許多的是非題,選擇題,申論題
而禰總知道什麼樣的答案,適合什麼樣的人回答。
對我而言,「校園志工」的這題選擇題,也已有了答案。
感謝禰賜予我智慧和勇氣,去做分辨及答覆。
未來的任一考題答案是我所不能掌控的,
因父啊!禰是全能的,不求禰洩題或通容,
只求使我在這一年的「校園志工」工作中,付出,不計代價。
奮鬥,不視創傷。勞累,不求休息。
工作,不圖回報──親愛的主,一切皆感謝,讚美禰。
劉芸霈
又到了與您分享工作狀況及生活點滴的時候,先聊聊陪伴分會的學生狀況。台中師院分會的聚會狀況不錯,雖偶時在聚會前有極突發,教人措手不及的狀況外,還算是滿穩定的,且有兩位修女的協助,更讓人放心。而東海分會參加聚會的學生雖不多,出席的狀況、投入度都不錯,可再發展的空間很大。中興分會的狀況近來不甚穩定,有多數學生在晚上要上課或有其他的活動,無法參加聚會,以致每次聚會的狀況無法掌握。在分會中這樣的現象極為普遍,學生們多把社團、愛情放在第一、第二位,信仰放在最後一位。個人認為這無所謂對錯,每個人有自己選擇的權利,只是感慨人與天主的關係總被放在生活之外。最近的使徒工作,也深刻地體會到校園福傳的不易,微小的我常為許多事感到無能為力,只能靠著天主愛的力量繼續往前行。
3/31~4/2參加了一年一次的全國共融,今年的地點在山明水秀的花蓮保祿牧靈中心。這是我第一次參加全國共融,這三天不只為共融時的活動與學生合作,也多認識了一些學生。和學生們在一起讓我覺得自在、快樂,彷彿自己還未離開大學時代,那感覺真棒!
4/12~4/15是教會的大日子-『聖週』,這是我第一次全程參與聖週禮儀。從聖週四的最後晚餐、濯足禮、遷恭聖體,聖週五的耶穌被釘十字架的苦難、聖週六耶穌復活的前夕、到聖週日的耶穌復活。藉著一連四天的禮儀,使我學習到如何設計禮儀,並將自己之前在心中對於未來的掙扎與糾結,隨著耶穌一同被釘在十字架上,埋入穴中,是絕望、是無奈、是黑暗。但後來也隨著耶穌基督的復活,如同門徒看見光榮的耶穌一樣充滿信心與希望,是平安、是力量、是光明。自覺生活中的考驗與挑戰就像背起十字架與耶穌一同死亡和復活;不是單槍獨鬥,更有耶穌的陪伴。同時在聖週六那天我領受了堅振聖事,對於從小是教友的我來說真是一大喜事,心中的感受除了喜悅之外有更多的平安。
4/28~4/29使徒團在這兩天舉辦關於「兩性關係」課題的活動。這是使徒團第一次舉辦關於兩性的活動,由於初次辦這樣的活動,從策劃、邀請到活動結束,都是在草創階段。回響不錯,且仍有可再進步、發展的空間。
三、四月的生活中除了參加一些活動外,更值得一提的是在一個週末參加了耶穌孝女會的三位修女發銀慶和一位修女發終生願的慶祝會。看到她們願意為天主奉獻自己,跟隨祂一輩子。這為人服務、犧牲奉獻的精神真令人敬佩。
末願在這喜悅的復活期中,
耶穌基督的復活為您及您的家人帶來平安、喜悅及力量。
校園使徒劉芸霈2001/5/4
平安!
又是一新年度的開始,盼在2001年的前兩個月,您一切都好!
回憶這一、二月的生活,可真是多采多姿。從2001年的跨年活動-「行動靈修」說起吧!2000年的倒數第二天,范凱令神父領著使徒團們及來自各方的學生成員往合歡山去。在那我們渡過了三天的時光,如計劃中的登上了三座百岳-合歡山東峰、北峰、石門山。在那山中我們祈禱,在那山中我們高唱,在那山中我們許下新世紀的第一個願望,在那山中我們看到新世紀的第一個日出,在那山中我們彼此幫助、彼此鼓勵,在那山中有著許多的感受與感動。最令人深刻的是在山中可眺望群山的小亭裡舉行彌撒,山嵐靜悄悄地從身旁飄過,宛如聖神降臨;那天人合一的感覺,實在是用言語都難以形容的。"山"一直是我最喜歡的,離開塵囂在山中可以沉澱,可以盡情地感受、享受天主賞賜的一切美好,並藉此更接近祂。我猜,這也是耶穌為何如此喜歡山、愛在山中祈禱的原因吧!而前一陣子,看到新聞中報導火燒山無法控制的消息,使人相當難過,一定也讓不少的愛山人士心痛。為了以後仍保有這美好的一切,好好珍惜、愛護所擁有的好山好水,就是每一個人的責任了。
一月初學生們陸續進入期末考,各分會皆停止聚會。使徒們也趕在農曆年歲末之際舉行了感恩彌撒,今年的使徒感恩彌撒於台北及台中各有一台。雖然有些朋友們無法抽空參與,以致無法當面感謝,特在這裡感謝各位親朋好友在這一個學期給予使徒們支持與鼓勵,謝謝您們!也請別忘了,往後的日子使徒們仍需要您的支持,因有您的支持,使徒們更有力量喔!
在寒假中最大的活動就屬陶成營了。很幸運地,有機會能在這次55屆陶成營中擔任靈修一職,還未入營前其實一直擔心自己做不好。幸虧在營中有靈修組另外兩位夥伴、修女及其他工作人員的幫助,使我得以有信心完成。而藉著在營隊中彼此的鼓勵、彼此的幫助、彼此衷心的讚美、喜樂的氛圍,讓這次參加的每一位深刻的體驗到我們是「愛的團體」,學員們也都有很好的回響。因這次擔任靈修,使我學習到如何安排泰澤祈禱、早禱、彌撒禮儀、真人苦路等,有關靈修的種種。在學習的過程中,自己已成為天主的工具,使更多的人認識祂,與祂之間的關係更靠近,也更深的體會到能被天主所用真好。
之後,在二月中參加了「聽主而行」-省察營。雖知道什麼是省察,要如何省察。但那時腦袋知道,而心卻硬的很。認為為什麼要省察,過去了就讓它過去,為何總是要回頭看。我的內心不停地抗拒,抗拒回顧,抗拒面對。前一星期與祂的關係頗好,後一個星期卻離祂好遠,甚至感覺不到祂。這時的心境就似依納爵靈修中所描述的「神枯」一樣,我感覺離天主好遠、好遠。但營中的輔導說神枯是自然的,就像生活一樣有起有落。於是就決定給天主時間也給自己時間,等曲線慢慢地回升。
就這樣一個星期後有了不同。塔冷通成長班在二月底有兩天「回歸內在」的課程,這兩天對自己很大的幫助,不只和天主一起回顧過去生命的種種經驗,也讓我發現自己的「內在小孩」是如此地孤單,需要人陪伴,而祂也時時伴隨著。所以之後也要好好照顧自己內在的那個小孩,陪她一起長大。
經過這兩個月的生活,對自己有不少的認識及接納,希望在往後的日子仍能如此。也期盼您在生活中有新的發現與不同,更有天主的陪伴。
劉芸霈2001/2/28
在這次體驗營中,讓我體驗到以前從沒有遇過的經驗。若要說印象最深的是什麼,我想大概說不完,只好從三天的體驗中,每天選一項來說。
第一天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們第一站:土城看守所。剛踏進看守所時,心裡充滿了不安,或許我的心還沒準備好要踏進那裡,後來家屬們陸續進來,辦理接見,此時,空氣中充滿了汗味.食物味.煙味.腐蝕味,可真是五味雜陳。當時我差點沒吐出來,因為那味道真的不是那麼的好聞。
後來,接著我們到士林看守所裡,就更加緊張了,不只是要儰裝身份,同時要走在一群被拷住的人的身邊,內心其實相當不安,比在土城看守所裡更加好幾倍,無形中我給自己添加了許多保護色,將我的心封閉起來,要對人家笑卻笑不出來。
第二天到台北法院看審判,令我異常的興奮,我想我只要在一旁觀看,不作任何行動,而是試著揣測每個人的心情.想法,後若碰到家屬需要幫助再伸出援手,這和第一天的心情,大大的不同,這一天反而輕鬆多了,不過,上法庭聽審判的滋味一定不好受,因為判決會是如何,其實我們都無法預知。
第三天我們到台北女監與她們共融,其實剛踏進監獄時,那進士林看守所的不安,緊張感又回來了,可是當我們一起唱歌,帶動時,感覺彼此都沒有戒心,當我坐在她們之中,肩並著肩,那是一種被接納的感覺,和在士林看守所,我們坐在旁邊一排看著隔著無形的牆的她們,有大大不同的感受。原先以為我去這一趟只是為了表現我們關心她們.接納她們,卻意外中發現我是如此地渴望被每一個人所接納,原來彼此都被需要著。
後來回想起第一天造成不安的情況,是因只純粹介紹更生保護協會這個團體,且我們是以儰裝身份進去,和第三天以天主教團體進台北監獄有著天壤之別的感受。
回來沈澱後有許多的感想,但唯一非常深刻的就是「無法離開天主且天主時時刻刻照顧著」。就拿去台北監獄來說,我們是代表著天主教團體去探望她們,藉著天主我們相聚在起,有所交集,那時的我內心相當地平安.踏實,和去士林看守所以社工系的學生去探望的感受相較,真的平安多了,且在體驗之中,其實都有著極度的危險性,但皆賴天主保佑,我們能平安歸來,因著天主,我們聚在一起,因著天主,我們能平安,因著天主,開拓我視野,因著天主,我不致走偏,因著天主,帶給我不同的價值觀,因著天主,我要服務人群,或許我能做的不多,但唯有在基督內,我的心才平安。
所以以後我希望在天主的團體中服務,同聖經中所述的那位──帶瞎子到耶穌跟前的那人一樣,雖然人只有兩隻手能牽的人不多,但我想如同種麥一樣,種得深雖不多但每粒種子必會發芽,所以寫信給獄中的兄弟姊妹是我種麥的方式之一,另外如:努力做好一個基督徒從生活周遭開始,關懷家人.同學.朋友及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
最後回到自己本身,我覺得身為天主教徒,若信仰知識不足,當要面對外人向他們解釋一些教義或要理時就不知該如何說了,所以我想先會從加強讀經開始,加深我對這信仰的了解。
後記:
其實有時不是自己想要完成任何一件事就能完成的,就如前面提到要和獄中朋友通信一事,到現在還未實行,但天主給了我一個更大的「禮物」及「邀請」──那就是賜於我勇氣和智慧去答覆祂所賞的「禮物」:校園志工的這份工作。與其說它是工作,不如說它是一種學習,天主要藉著"它"讓我學習許多的事,學習在祂的旨意內生活,或許我不能按照自己所期望的為主做事,但卻照主的意思,為主做事,所以只要願意為主做事,祂都會安排適合自己的路,讓我們去走。
~信仰生活月已結束,這一個月所撒下的種子,此時才正要開始發芽........~
這近一個月的信仰課程使我大開了眼界,不只為我釐清人的價值、人生觀的定位,並養成關注時代訊號的態度;同時讓我與耶穌的關係更親近了-因「祂是神,更是人」的觀念,拉近了我與祂(神)/他(人)的距離。對於『我們的教會』的種種,也有更深一層的認識-現在的教會就如『初期教會』一樣是【唯一至聖至公從宗徒傳下來的教會】;從這裡也看到我們教會及教友的使命,或許有所不足和軟弱處,但因此更彰顯天主的大能與全能及我們仍可再改進之處。
也藉著此次的信仰課程讓我感受、體認到-對於自己所相信的信仰,在心中如找不到立足點或足以說服自己相信的理由。若遇到其他宗教觀點就無法與之交流、對談;更或遇到與他人價值觀相分歧時就容易動搖或被其牽動。同聖經中『撒種的比喻』(瑪十四:1~9)一般,信仰的種子不往下扎根,不生活化,就如「落在路旁的種子,飛鳥就把它吃了……….。」
其實想要與大家分享的有好多、好多,但一時也說不完;只好自己「默存心中,反覆思索了。」最後也最重要的是~
特別特別感謝親愛的老弘、秀英姐及所有的恩人
~因著您們的愛與付出,才有我們28屆生活月的6隻小羊~
謝謝您們!!
芸霈2000/8/18
隨著臺灣的日益進步,走入世界觀的同時,或許對於『泰北』這地方已逐漸淡忘,忘了還有一群與我們流著同樣的血液,卻流落在屬邊陲地帶-泰北的中華同胞。對於泰北的印象只停留在【異域】這部影片中的我,也因今年暑假的一個機會-隨《天主教臺灣明愛會》至泰北當志工老師,才使得我能親身體驗到遠在泰北的華人生活。這三星期的異國『鄉村生活』對從未離開臺灣的我而言,無疑地是向外跨了一大步。而這服務性的工作,看似付出許多;但卻也在他們身上學習、得到許多。
《明愛會》於每年暑假出隊至泰北的華人村,作教學及探訪認養學童...........等工作。今年有四組老師於四地各相距幾百公里的華人村停留三星期,一組為四人。幸運的我們落腳在屬泰北較少數的平原之一「聯華村」,住宿於當地中學的校長家,校長一家都非常熱誠地招待我們。村中有華人、雲南少數民族、緬甸人、泰國人等種族,人數仍以華人為最多。而華人與雲南少數民族雖同住在一個村子,但卻各自群居在一起,彼此間不太有所聯繫;就如早期的臺灣,有外省人與本省人之分,彼此不相往來。因泰北邊臨三國(寮國、緬甸、中國大陸)無邊界的特殊地理位置因素的原故,多種民族在各村大融合是極平常之現象;所以人若要從這國到那國,簡直是"舉腳"就可過邊界,一點也不誇張。因人可自由來去這幾國,泰北有許多來自別國而無國籍、沒有任何身份、從世界上消失都沒人會發現的人,包括許多在那生活了五十多年的我們的同胞(連在當地出生的少部份人);身處泰國,但泰國卻不給予任何承認他們是泰國人的憑證。在聽到許多當地華人的分享,他們為了證明自己的存在、身份的憑證,不知花了多少錢(不惜傾家蕩產),多少時間(二十年、三十年、甚至犧牲青春),多少體力;為的只是要一個證明我屬於泰國的證明,走到那都通行無阻,否則只能在自村的附近走動,要出清邁省都不容易。或許這事聽來覺得不可思議,因為一般認為在那一國出生,就理所當然的屬於那一國人,但世界上確實是有一大群人為了『身份』、為了『存在』,努力爭取。
在泰北的人民雖只要肯工作就有食物可吃,但是否能填飽肚子,就不得而知了。在那裡的人是要靠天吃飯,若天不下雨,田地就沒水可滋養,也就長不出稻米來。所以為了能填飽肚子及維持家中生計,一些婦女都會自製加工食品或製作手工藝,想盡各種方法販售出去,得以賺錢;但也有許許多多的家庭因父母生病無法工作一家大小挨餓。所以,住在臺灣的我們更應該珍惜我們所以的一切。
這次體驗中,讓我最感動的是~當地孩子的天真、無邪、可愛。他們非常容易與人打成一片,但在我邀請他們一起照相的同時卻也表現出害羞、不好意思的樣子;而在我們要離開當地時,孩子們眼中閃爍著不捨的淚光,讓我也感受到他們感情真誠的流露,彷彿告訴我,在他們的內心世界裡,我已佔了一點點的角落。看在眼裡,真教人為他們感到疼惜。
另一個使我感觸良多的是~我們每踏進一個村子時,學生只要看到老師(不論當地或臺灣),都會深深地90度鞠躬,道聲"老師好";每每看到這景況,內心都會非常地震撼與衝擊。回想起當學生時,都未曾這樣尊敬過老師,為此感到慚愧。據了解,當地的孩子大多白天上泰文學校,晚上上中文學校,相當地辛苦;但家裡沒錢,沒能讓他唸書,則要做工賺錢的孩子也不在少數,於我們住的校長家就有一個『15歲幫傭女孩』的例子。大家喚她『阿布』-是雲南少數民族阿卡族姑娘的總稱。阿卡族是屬父系社會的族群,在當地流傳著
~《寧為阿卡馬,不為阿卡媽》一句俗語中,可以見得阿卡族女性價值連一匹馬也不如,所以她們都要外出工作、賺錢養家,回家要照料家中的一切,完全不得休息;聽到這樣的說法,連身為女性的我都替她們打抱不平。而15歲阿布因父親早年過世與母親改嫁,被聯華村的校長收養至家中幫忙,校長家給阿布唯一的工資是讓她晚上去中文學校唸書。或許聽來為她叫屈但她還算是幸運兒,因在那裡的每個人背後都有許多令人心酸的故事。雖然這樣的環境並不理想甚為惡劣,但當地孩子想學習、想求知的心及態度,讓我不得不佩服,有時更為他們感到心疼。反觀當今臺灣的孩子們的確非常地幸福,不論是在師資上、資訊上、環境上都比泰北的孩子還優渥好幾十倍、幾百倍甚至幾千倍,但我們是否珍惜,這得捫心自問了。村民對待彼此的態度及回應,也讓我感受到泰北人情味的濃厚;即使互不認識,只要對路過的人或鄰居笑一笑,立即就有回應。好像照鏡子,你對他笑,他就回你一個笑臉,有時還會噓寒問暖幾句,這樣的情境在臺灣路上是不會見到的。
憑著這三個星期所見到的,使我更肯定『明愛會』在泰北所做的一切,為孩子們的教育(興辦學校、捐贈書籍、認養學童、營養餐補助……),為當地人的生活(修路、醫療……),這些幫助是一定需要的。人若只求自己生活的舒服、過的好,而沒看到或不願意注視別人的需要,那看似與別人共同生活在這世界上,但事實上,卻只是活在自己的井底。所以個人認為,『明愛會』做的就是我們所要做的,每個人付出一點點就能幫助別人許多。
~在泰北
我體會到人與人的相處其實是可以如此簡單、真誠。~
~在泰北
我看到許多帶著笑臉無憂無慮的孩子。~
~在泰北
我聽到許多開懷響亮的笑聲。~
~在泰北
我看到許多為生活而努力的臉孔。~
~在貧瘠的泰北我發現了屬於孩子們的天堂~
芸霈記於2000年9月